2018通信產業年度十大技術趨勢出爐
發布時間:
2023-03-29
中國通信產業年度十大事件和通信產業年度十大技術趨勢的發布已經成為中國通信產業大會的鮮明標簽,持續十年之久。每年大會發布的年度判斷,被企業廣泛引用和期待,成為過去年度的一個行業烙印總結,成為未來一年技術市場方向的一個前瞻。
在2017中國通信產業大會上,2018通信產業年度十大技術趨勢正式發布。
1、R15標準終結、高低頻劃定,5G預商用開啟
在全球運營商致力于提前商用5G之際,5G首版標準在2017年年底的終結無疑為業界提振信心。更進一步,2018年6月,面向eMBB場景的3GPP R15標準將正式凍結,宣告著5G從小規模試驗階段走向全面預商用階段。
搶占預商用先機,各國政府相繼劃定5G頻譜,例如中國已率先劃定中低頻頻段,2018年在不少于五個城市建設5G網絡;韓國劃定高頻頻段,宣布2018年冬奧會推出5G業務。與此同時,有通信設備商表態將在2018年推出面向規模商用的全套5G網絡解決方案。標準、頻譜、產品,萬事俱備,5G預商用大幕開啟。
2、鋪路5G、撐大管道,千兆LTE成現網部署焦點
每一次移動網絡的升級換代都會通過一種演進技術來實現平滑過渡。從4G通向5G的進程中,這一重任落到LTE持續演進技術千兆LTE的身上。千兆LTE,理論速度可以達到光纖級別的1Gbps,能夠滿足持續增長的數據流量需求。目前,以LTE網絡為基礎來統一承載數據和語音業務已經成為國際主流運營商的共識。
有判斷認為,LTE還將有20年的黃金發展期。在5G來臨之前的2018年,隨著千兆LTE技術的成熟以及更多終端的支持,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將會部署千兆LTE網絡。但同時有運營商指出,出于減少TCO的考慮,如何協同千兆LTE和5G發展是他們考慮的關鍵,對千兆LTE在短時間內還將處于觀望狀態。
3、NB-IoT規模部署、eMTC商用開啟,物聯網連接步入爆發期
經過前兩年的碎片化和無序發展,物聯網步入正軌。未來兩年,物聯網大規模發展的要素逐步完備。連接技術NB-IoT和eMTC規?;渴?,運營商套餐相繼出爐;數據采集和處理平臺與智能化傳感器等各環節也日趨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推出成熟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可以預計,2018年,物聯網將在工業、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獲得普遍應用。相關組織認為,2018年,物聯網進入真正的爆發期。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
4、三層解耦持續推進、SD-WAN攻堅深入,網絡重構入佳境
如果說2016年吹響了網絡重構商用號角,那技術實踐則成為近兩年網絡重構的主旋律。三層解耦作為運營商部署NFV的終極目標,在2017年取得重要突破。2018年,運營商將持續攻克技術難關,有序推進網絡解耦。而在SDN層面,SD-WAN(軟件定義廣域網)成為SDN落地的最佳入口,運營商紛紛展開試點。
但由于技術標準尚未統一,可使用的主流廠家解決方案私有協議多,跨廠家互通應用難度大,現階段只能結合特定的業務需求選擇特定廠商的SD-WAN控制器。展望2018年,攻克這些挑戰將成為SD-WAN技術最重要的任務。
5、接入光纖化、傳輸光交換,全光網時代真正開啟
全光網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幾年前,業界就判斷光網絡將進入全光網時代。但受限于技術,只是停留在概念階段。到了2017年,這種局面得到了改變。傳輸鏈路已經基本實現光纖化,接入網基本實現光纖化;更重要的是,一直制約傳輸節點光纖化的問題得到解決,運營商即將在交換層引入ROADM/OXC,從而實現傳輸、接入和交換的端到端光網絡。預計2018年,隨著ROADM和OXC技術的成熟,運營商將在交換層實現光交換,從而真正邁入全光網時代。
6、百兆網絡更普及、4K生態漸成熟,大視頻基礎業務地位初現
大連接時代的臨近,催生了用戶對于高帶寬的需求,百兆網絡正在成為常態,千兆也已成為趨勢。在這一背景下,全球越來越多的運營商將視頻定位為基礎業務。4K由于“影院級”的視頻體驗,得到用戶青睞,成為運營商獲取“視頻流量紅利”的關鍵入口。經過2017年的市場培育,4K已經初步形成端到端的產業鏈,部分運營商也推出了4K視頻業務。2018年,產業鏈將進一步推動4K產業成熟,網絡朝著更高帶寬演進,終端集采4K是必要條件,內容更趨多樣化,搶占大視頻市場先機。
7、資源和能力協同配置,云計算邊緣計算混搭成常態
無論是云計算,還是邊緣計算,目標都是提高數據處理速度,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前者聚焦非實時、長周期數據的大數據分析,能夠在周期性維護、業務決策支撐等領域發揮特長。邊緣計算聚焦實時、短周期數據的分析,能更好地支撐本地業務的實時智能化處理與執行。2018年,企業將進一步加快上云步伐,公有云和私有云成為企業部署云服務的主要形式。與此同時,將有越來越多的數據在網絡邊緣側進行分析、處理與存儲。2018年,云和邊緣間、邊緣和邊緣間實現計算、存儲、控制、安全、智能等資源和能力的優化配置和協同。
8、數據分析技術再上臺階,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結合日趨加深
大數據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從而發現數據價值,釋放巨大的“數據紅利”。因此,大數據分析技術極其關鍵。過去受限于技術,大數據分析還停留在傳統方式的階段。人工智能將打破這一局面。
2018年,人工智能通過和腦科學結合,成為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熱點;此外,機器學習將繼續扮演大數據智能分析的核心角色,各種技術的結合推動大數據分析技術再上臺階。而隨著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成熟,深刻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也成為現實。正如中國的國家大數據戰略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9、語音交互漸趨成熟,視覺識別成AI熱點
人工智能發展進入快車道,近兩年實現了真正的跨越式發展。預計2018年的主旋律仍將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落地,將會有更多的傳統企業借助AI技術實現智能化轉型。從語音交互技術來看,已經落地到智能音箱、車載導航、實時翻譯等多個領域,2018年語音交互會更趨自然化、人性化。與此同時,視覺識別智能化作為感知智能中的重要一環將會被更多企業重視,并得到跨越式發展。當然,人工智能整體還是從感知智能持續向認知智能進化,最終真正實現擬人化。
10、全面屏刷新手機設計模式,AI植入與人臉識別成新常態
為了追求更好的視覺效果和用戶體驗,全面屏手機已經成為當下各大廠商競爭的焦點,也奠定了近幾年手機設計語言的基調。全面屏的引入,將在結構設計、攝像頭、聽筒、天線設計、軟件UI、指紋識別、工藝設計、光距離傳感器等方面帶來手機設計的新變革,進而在2018年將引發手機配套和整機設計的創新變革。其中iPhone X引入的人臉識別技術,將吸引更多廠商跟進,成為2018年手機設計競爭焦點。與此同時,手機芯片引入AI將打破智能手機同質化現象,或將成為新的創新點與趨勢,引爆智能手機向智慧手機的跨越式演進。
相關新聞